神經減壓術 頸椎突出救星
2019-10-13

擔任駕駛的二十八歲張先生,因工作長時間維持單一姿勢開車,二個月前肩頸稍有不適痠痛,但並不以為意,經拔罐、貼藥膏休息一周後,他和朋友到遊樂園乘坐三六○度旋轉的遊樂設施時,聽見脖子「啪」一聲,當場無法轉頭、雙手麻痛,忍痛二天就診,發現頸椎椎間盤突出壓迫脊椎神經根,經神經減壓手術及人工椎間盤置放後,休養一周即康復返回職場。
光田綜合醫院外科部副部長兼外傷中心主任林牧熹(見圖)指出,正常的頸椎椎間盤會隨身體運動如:低頭或仰頭時稍微變形位移,以達到緩衝功能,然而長期姿勢不良,椎間盤就可能處於壓力不平衡狀態,時間久了就會變形、突出。
林主任依據張先生自述,推測他可能因長期姿勢不良、椎間盤較脆弱,又坐上遊樂園高衝擊的設備,在瞬間衝擊力道下,若頭部沒有緊靠椅背,可能造成頸部劇烈搖晃、壓力暴增,頸椎、椎間盤就有受傷的風險。
平常通勤族、職業駕駛若遇開車急煞或車禍撞擊的甩動也可能產生高壓致頸椎受傷。
林主任解釋,透過核磁共振可見病患頸椎五至六節椎間盤明顯突出壓迫神經,才會感到手痛麻,不經手術是無法根除的。
● 將壓迫神經根椎間盤切除
透過神經減壓手術,將壓迫神經根的椎間盤切除,同時考量病患很年輕,選擇自費置放活動式人工椎間盤,捨棄傳統支架融合的方式,頸椎幾乎可以保有原來的活動度。
手術完成後二十四小時,病患就能下床走動,經住院及家中休養共一周時間,順利返回職場。【記者夏起玲/台中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