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樹下】政治人物與政治家的差別
2021-02-09

一般民眾稱呼參與選舉的公職人員為「政治人物」,政治人物涵蓋面很廣,包括官派政務官,公營機構董事長等,政治人物跟政治家又有很大差別,這一點是相當明確的。
國父孫中山先生說,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總統,立委,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乃至基層的代表,村里長,透過選票選出來的公職人員,都可以稱之為「政治人物」。
什麼是政治家呢?老總統蔣中正,前總統蔣經國,典型的政治家,不管你用什麼眼光,什麼角度與歷史定位看待兩位蔣總統,沒有蔣中正,北伐不能成功,沒有蔣中正,沒有現在的「中華民國」,沒有蔣經國卓越領導,親民為民作風,沒有台灣今天的民主成果,社會安定,經濟繁榮。
為什麼這麼多台灣人民懷念前行政院長孫運璿,財政部長李國鼎,經濟部長趙耀東等蔣經國時代的政務官,這些人以國為重,創造台灣經濟奇蹟,奠定台灣外貿基業,沒有這些人無私奉獻,台灣能有今天富庶成果嗎?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政府是延續的,政治是傳承的,然而,想想過去的政治人物跟現在的政治人物什麼不同!差別在哪裡?
兩蔣時代的政務官,部會首長,經歷多少事務官磨練,一步一步往上爬,升到部會首長,李登輝之後,陳水扁,馬英九,現在的蔡英文,歷任總統啟用內閣首長,哪一位不是選舉建功,論功行賞,封官晉爵,政治酬庸。
兩蔣時代那麼容易做到內政部長,財政部長,經濟部長嗎?哪有八年總統動用六位行政院長,十多位財經首長,沒有任何外交經驗派任駐美大使,駐外使節變成政治酬庸,平衡派系工具,裙帶關係升任駐外秘書,立委落選聘任立法院顧問,月領十四萬元高薪。
權利掌握在執政者手中,可是,畢竟是國家資源,而非私人財產,為國舉才不能淪為口號,治國無方,民之不幸,也是政治人物與政治家最大差別。(張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