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推廣再生水 由內而外由公到私
2021-01-24

臺灣去年是五十六年來首度豐水期無颱風,面臨嚴竣的缺水危機,雖然大臺北地區因翡翠水庫而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水情穩定而免於缺水的憂心,但臺北市政府長期推動循環經濟,呼籲有水當思無水之苦,採「由內而外」、「由公到私」策略,在迪化及內湖二座污水處理廠生產再生水,除了增加污水處理廠內部使用外,更邀集公部門政府機關、學校,以及營造、景觀、建築等廠商辦理說明會,歡迎政府及民間共同響應節水政策(見圖)。
衛工處長林昆虎表示,現階段國人對於再生水的觀念及接受度尚未普及,但近期中南部「求水若渴」,缺水缺得嚴重,面對極端氣候的衝擊,未來缺水問題會是世界各國極嚴峻的挑戰,衛工處超前部署,採「由內而外」策略從自身做起,污水處理廠是用水大戶,迪化及內湖污水處理廠將污水經過處理後,生產成再生水供廠區清潔、澆灌使用,一滴水用二次達到水資源再利用,以再生水取代自來水,每年節省約超過五千餘萬元的自來水費,目前更增加將再生水使用於廠內的除臭設備,持續為環境永續而努力。
林昆虎處長更接著說明,環境的保護必須仰賴公私部門攜手合作,雖然臺北市沒有大型工業用水的需求,衛工處已邀集工務局所屬新工處、水利處、公園處,以及環保局、都發局等公部門推廣使用於植裁澆灌、工地抑制揚塵等用途,亦邀請營造、景觀、建築等廠商辦理說明會,且未來也會朝提高民眾取用方便性方向規劃,以提高使用率,歡迎政府及民間善用再生水。此外,更進一步規劃,明德國中、忠孝國中、大同國小及社子國小四所策略聯盟學校實際體驗使用再生水於植裁澆灌、馬桶沖水等用途,從小紮根養成節水習慣。【記者許守仁/臺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