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樹下】 罷免過程「冷熱互見」
2021-01-22

罷免案應是政治攻防戰,罷免陣營營造聲勢,極力升高對立,提高投票率。被罷免陣營冷處理,降低對立氛圍,減少投票率,形成一場冷熱攻防戰。
按照過去罷免案投票模式,主張罷免,同意罷免的一方,大張旗鼓,鑼鼓喧天,發動選民踴躍投票,提高投票人數,增加罷免案成立機會,罷免投票出席越高,對提案罷免陣營越有利,被罷免的一方挫咧等,投票率如果偏低,同意罷免人數不到選區總人數百分之二十五,就算是同意票高於不同意票,罷免案仍不成立。
黃國昌罷免案,投票率不到兩成五,同意罷免人數沒有超過百分之二十五,罷免案不成立,去年民進黨發動罷免高雄市長韓國瑜,投票率四成,同意票九十四萬票,超過五十七萬票最低門檻,韓國瑜被罷免了。
桃園市議員王浩宇罷免案,投票率兩成八七,接近三成,同意票八萬四千五百八十二票,多出最低門檻八萬一千九百四十票有兩千四百四十二票,王浩宇被罷免掉了。
二月六日罷免高雄市議員黃捷投票,能不能通過,關鍵在於投票率,投票率如果高於三成,罷免案成立機會很大,低於三成,甚至不到兩成五,黃捷便會安然無恙,過關了。
為什麼投票率決定罷免案成立與否關鍵呢?罷免案投票,同意罷免的選民出席投票,不同意罷免的人不會出席,這也是開出來票數,九成以上都是同意票,反對票不到一成原因。
罷免案成立要件是選區四分之一選民投票,同意票高於選區總投票數四分之一始告成立,換言之,罷免選區公民數四十萬人,必須有十萬人以上投下同意票,罷免案才能成立。
罷免案投票,如果不是政黨色彩鮮明的選民,通常不會出席投票,中間選民因為怕被染上政黨色彩,投票率偏低,反對罷免陣營,儘量冷處理,壓低投票率,去年罷韓投票,民進黨大力宣傳,發動高雄市民踴躍投票,國民黨冷處理,主要原因是不樂見投票率升高。(張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