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連環爆 經濟疲軟民眾鬰卒苦悶
2021-01-21
桃園醫院新冠肺群聚感染,甚至溢至社區,疫情風爆危機四伏,加上萊豬進口引發的食安憂慮豬以及雞隻家禽令畜牧業苦不堪言,農民種植蔬果利潤又有限,這個時節對屏東這個農業縣形成「內傷」。
詢問民眾快樂嗎?點頭者恐怕屈指可數,「歹命人」取而之,屋漏偏逢連夜雨,油價一再漲,寒假結束後、過完農曆年又要繳學費,民眾的口頭禪變成「夭壽哦」,屏東人年收入全國倒數,如何快樂,人口長期消失詮釋國境之南潛在的憂患。
屏東是農業縣,也是發展無煙囪的觀光大縣,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觀光產業只能用悽慘二字形容,墾丁國家公園去年觀光人次縮減剩二百六十多萬,比全盛時期少了三倍,數字說明觀光產業變慘業。
農業大縣,農林漁牧經營的發達不在話下,養豬頭數全國第二位,畜牧等特產也是全國之最,然而特產似乎變成「特別慘」,禽流感風暴席捲,業者人人自危。
農業大縣即是代表工商業不振,以致民眾收入微薄,全國收入評比名次倒數,全國人口數流失創下十九年紀錄,有人潮才有錢潮,經濟發展怎不長期疲軟,岌岌可危呢?
景氣不佳,莫非民眾變成政府的搖錢樹、提款機,油價連番上漲之後,各項民生物資豈有不隨之波動的道理,民眾喊苦,除非政府把耳朵塞住,充耳不聞,否則絕對不會聽不到人民哀號。
景氣低迷,民眾痛苦指數隨之攀升,連健康護身符的健保費也要上漲,情何以堪,升斗小民高喊「鬰卒」,其來有自,以往掛在臉上欣喜的笑容不復見,反倒是痛苦指數攀升。
經濟景氣造成傷害直接衝擊民眾收益,在難以開源之際唯有採取節流,縮衣節食減少開支,衍生出後果然是政府稅收減少,這是環環相扣的。
經濟景氣不佳,衝擊的不僅是產業,縣內縣三十三鄉鎮市公所均面臨財政問題,甚至債台高築,有鄉鎮窮則變,鼓勵鄉親以寺廟點光明燈方式,認養鄉村道路路燈電費。
民眾苦、連基層地方首長也叫苦,疫情波及曆年各項帶動觀光財活動,包括春節市集、燈會,觀光財的紅包消失了。
工商業不振,謀職不易,錢不好賺,導致子女就讀大學無力協助繳費,只好辦理助學貸款,民眾笑容消失,各行各業都有一本超難唸的經,如此就情況與苦日子何異。(記者/葉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