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觀天】罷免將成「政治攻防常態」
2021-01-21

民進黨籍桃園市議員王浩宇遭到罷免,民進黨中央黨部譴責國民黨製造政治對立與仇恨,無助國內政局和諧。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還擊,民進黨傾全黨之力罷免高雄市長韓國瑜,可曾考慮政治和諧?
桃園市議員王浩宇罷免案通過,接下來的重頭戲是二月六日高雄市鳳山區市議員黃捷罷免投票,國民黨高雄市黨部主委李振華呼籲國民黨員串連藍軍支持者,踴躍出來投票。
罷免投票是憲法賦予人民權利,但也是政治對立、政治攻防、製造仇恨的基礎,民進黨中央說:「罷免王浩宇無助地方團結與和諧」,這句話講的是事實;可是,民進黨有沒有想到去年罷免韓國瑜的場景與過程,不是總統蔡英文帶頭,傾全黨之力介入罷免嗎?
罷免案成立要件在於兩階段連署,最後進入第三階段投票,投票人數超過選區四分之一,同意票高於不同意票,罷免案即可成立。
從罷韓及罷免王浩宇票數分析,投票率超過三成,罷免案通過機會很高,投票率如果低於兩成五,罷免案通過機會就很低,基本上不用等到票數全部開出來,截止投票,統計領票比率,即可斷出罷免案過或不過,因為同意票一定高於不同意票,這是必然現象。
罷免黃捷案會不會通過,某智庫分析,輸贏票數應在三千票之內,換言之,通過罷免,得票數高於罷免門檻最多三千票,罷免案不通過,差距約在三千票,至於吳思瑤及陳柏惟,尚未進入連署階段,言之過早。
民主國家,有選舉必有競爭,有競爭便會營造仇恨與對立,民進黨譴責國民黨製造仇恨,可是,去年罷免罷免韓國瑜之時,民進黨有沒有考量政治和諧,製造仇恨等問題。
政黨競爭背後就是對立與仇恨,從地方到中央選舉,哪一次不是捉對廝殺,拚得你死我活,對敵人慈悲等於對自己殘酷,選舉最終目地為求當選,過程激烈乃是正常現象,只要不使用暴力,不賄選買票,不以不正當手段選舉,言語上攻防,不涉及違反選罷法及刑責之下,罷免案將成為「政治攻防常態」。(井底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