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二大超級天王 屏東利多了嗎
2020-11-30
政治天王形容國境之南的屏東縣,用詞精美,諸如「我屏東我驕傲」、「屏東人嘸漏氣」、「好酒沉甕底」,令人聞之陶醉,如此高度催眠,對地方究竟幫助了多少呢?
諸如愛情與麵包,讚美用詞反應在經濟實質利益似乎挹助性有限?否則屏東縣人口數不會連續十八年負成長。
屏東縣擁有其他縣市難以相比的超級大靠出,總統是屏東女兒,行政院長更是地方產生的老縣長,這是屏東之光。
俗諺:自己種一欉、卡贏靠別人,擁有二大超級天王做後盾,絕非其他縣市所能相提並論,畢竟、地方人關心地方事,更能深入了解地方所需。
擺在眼前的事實,各縣市競爭力評比,屏東縣的排名是倒數,家戶年收入平均也是,去年屏東縣家庭平均每戶的可支配所得約八十一萬六千元,在台灣二十個縣市中居第十五名,交通部專職計程車駕駛營運調查報告,全國專職計程車駕駛收入比較,國境之南在本島各縣當中倒數第一,數據說明屏東人生活處境處於勒緊褲腰袋過日子。
民眾收入欠佳,難以開源,只好節流,唯有量入為出,立竿見影傷害經濟經流,怎不波及縣府稅收,議員不粉飾太平,自嘲屏東是窮縣,再貼切不過了。
經濟發展疲憊,繁榮之境每下愈況,收入不佳,誰不設法另謀出路,人口嚴重外流,後遺症衍生波及競爭衰退也就不足為奇了。
民眾收入有限,養兒育女負擔十分沉重,人口嚴重凋零,其來有自,十八年前九十一萬三千多人,至去年已經連續下跌十八年,每年消失約五千人,至今只剩八十一萬三千多人。
屏東縣人口數長期減少,說穿了還不是經濟惹的禍,幼兒養育和教育經費負擔沈重,導致年青人和青年夫妻望之卻步,收入少,留不住最具動力的青年人,人去樓空,競爭力自然下修。
六都成立之後,不論是財政分配也好、重大建設爭取也罷,都會區汲汲營營,競爭激烈,各縣市擔心六都帶來磁吸效應,使出渾身解數,城市競爭力的大環境對屏東縣十分不利。
不論是財政分配也好,或是重大建設爭取,屏東縣是利多還是利空呢?重大交通建設這項帶動經濟繁榮之母的不足,屏東縣能贏在起跑點嗎?
就西部縣市而言,撇開機場和商港不談,路網交通運輸系統的中山高和二高以及高鐵,屏東縣就三缺二,先天性的不足,振興經濟需仰賴各項軟硬體建設挹注,環環相扣,問題無法克服,落後與窮困絕對如影隨形,骨牌效應產生不會有意外。(記者/葉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