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維修訂標準 北京老城只能這麼修
2020-06-12

圖:雨兒胡同25號院,改造後再現風華。
老磚瓦、老梁柱、老門墩……,正是老北京門前的古都風韻。《北京老城保護房屋修繕技術導則》,自5月7日起施行。《導則》明確提出,二環路以內胡同街區的環境整治,應保持胡同原有的面貌、走向和空間尺度,塑造具有老北京文化特色的胡同空間。
守矩得法,是北京在落實新規定中取得的共識。《導則》就是要將老城保護理念落實到施工環節,在修繕中保護好老磚瓦、老梁柱、老門墩。二環路以內(含護城河及其遺址)區域,除文物保護單位、普查登記文物、歷史建築以外的胡同、院落和房屋,都適用於《導則》的規範,並按照修繕等級對號入座。
對基本完整的、具有一定歷史文化價值的傳統風貌建築修繕,應以最大限度保護有價值的歷史資訊,保護歷史風貌原狀,按照原形式、原結構、傳統規制做法進行修繕。
對胡同的風貌和環境整治,要保持胡同原有貌樣,注意保留和恢復胡同內原有的上馬石、拴馬樁、泰山石等文化元素,突出所在區域的風貌特色,塑造具有老北京文化特色的胡同空間。
「白牆黛瓦」看上去很美,卻是江浙皖地區的建築形式,「青磚灰瓦」才是老北京的胡同底色,官員表示,這種「南裝北飾、內衣外穿」的做法,在未來的老城修繕中都得避免。
民國時期的四合院,修繕中的材料該如何選用?《導則》提出,在與傳統風貌協調的前提下,老城房屋修繕應注重傳統建材和新型建材的有機結合,特別是應以保護有價值的舊材料和舊構件為優先。
木材結構、牆磚、屋面瓦、石材及傳統門窗等舊材料與舊零件,在滿足安全性前提下,優先原地使用,優先用於地區重點保護院落的修繕。因地制宜選用新型建材,如主體結構材料可選用工藝成熟、性能指標滿足房屋安全需要的複合型材,老城內的每一條胡同、每一個院落在啟動修繕前,都要由專家委員會對修繕方案進行評審,通過後方可實施,力求原汁原味地還原古都風韻。
(趙瑩瑩)